首页 《肝硬化中医诊疗指南》2024版推荐强肝胶囊治疗湿热内蕴证

《肝硬化中医诊疗指南》2024版推荐强肝胶囊治疗湿热内蕴证

《肝硬化中医诊疗指南》2024版推荐强肝胶囊治疗湿热内蕴证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、假小叶形成、肝…

《肝硬化中医诊疗指南》2024版推荐强肝胶囊治疗湿热内蕴证

1

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、假小叶形成、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,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。代偿期肝硬化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年发生率为5%~7%;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后,中位生存时间由代偿期的12年以上降至大约2年。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通过病因控制及相关治疗,肝功能逐步恢复稳定,在较长时间内(至少1年)不再出现肝硬化失代偿事件,称之为再代偿。目前我国成人肝硬化患病率约为0.51%(700万),而美国和欧洲成人肝硬化患病率分别为0.27%(63.3万)和0.10%(50万)。全球每年约有116万人死于肝硬化,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2.1%,在所有疾病中排第11位。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,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为主,欧美国家则以酒精性肝硬化多见。美国肝病学会、世界胃肠病学组织、欧洲肝病学会、国际腹水俱乐部、中华医学会等先后制定了多部指南和共识,对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诊治提出了指导意见,并随着研究进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不断更新[1]

  1. 范围

本指南规定了肝硬化的诊断、辨证、治疗、预防与调护,适用于18周岁以上人群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和治疗,因遗传代谢性肝病的诊治较为特殊,不属于本指南适用范围。本文件适合于中医科、中西医结合科、感染科、肝病科、消化科等相关科室临床医师使用。

  1. 术语和定义

肝硬化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、肝细胞再生和假小叶形成、肝脏纤维组织大量增生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,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特征性表现,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。失代偿期可出现腹水、消化道出血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、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。

在中医学中无“肝硬化”病名记载,根据临床表现,代偿期肝硬化多属于中医“癥积”“积聚”的范围;失代偿期出现腹水则属“鼓胀”“水鼓”范畴,其他尚涉及“黄疸”“水肿”“血证”“胁痛”等病证。

三、中医诊断

参照《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名词》及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》中相关内容制订。

3.1病名诊断

代偿期肝硬化多属于中医“癥积”“积聚”的范围,失代偿期出现腹水则属“鼓胀”“水鼓”范畴。其他尚涉及“黄疸”“胁痛”“水肿”“血证”等病证。

3.2证候诊断

凡具备主症3项;或主症2项和次症1项,参考舌脉,即可诊断。

(1)肝郁脾虚证

主症:①胁肋胀痛或窜痛;②胸闷善太息;③纳食减少;④神疲乏力;⑤舌质淡有齿痕,苔白。

次症:①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;②便溏;③脘腹痞闷;④咽部有异物感;⑤乳房胀痛或结块;⑥脉弦。

(2)湿热内蕴证

主症:①胁肋灼痛;②目肤黄染,色鲜明;③恶心或呕吐;④口干苦或口臭;⑤舌质红,苔黄腻。

次症:①脘闷,纳呆,腹胀;②小便黄赤;③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畅;④脉弦滑或滑数。

(3)瘀血阻络证

主症:①胁肋刺痛, 痛处不移;②腹壁可有青筋;③胁下积块;④舌质暗红,或有瘀斑;⑤唇色紫褐。

次症:①面色黧黑或晦暗;②头、项、胸腹见血痣赤缕;③脉弦细;④舌下静脉曲张。

(4)肝肾阴虚证

主症:①腰痛或腰酸腿软;②胁肋隐痛,劳累加重;③眼干涩;④五心烦热或低烧;⑤舌红少苔。

次症:①耳鸣、耳聋;②头晕、眼花;③大便干结;④小便短赤;⑤口干咽燥;⑥脉细或细数。

四、指南推荐强肝胶囊治疗湿热内蕴证

4

强肝胶囊说明书明确表述其具有“清热利湿、补脾养血、益气解郁,可用于脂肪肝、早期肝硬化、慢性肝炎、中毒性肝炎”的功效。

肝纤维化患者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干预,将最终发展为肝硬化、肝衰竭、肝细胞癌。我国传统中药因具有多成分、多靶点、安全性高的优点,在防治肝纤维化方面疗效显著。强肝胶囊显著抑制了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,改善大鼠肝功能,其作用机制为下调细胞因子 TGF-β1/Smads信号通路和 PDGF-BB表达,从而抑制HSC激活、增殖,发挥抗纤维化作用[2]

【参考文献】

[1]王宪波,高方媛,刘尧,等.肝硬化中医诊疗指南[J].临床肝胆病杂志,2024,40(03):461-472.

[2]王林,闫海江,曹曦等.强肝胶囊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-β1和PDGF-BB的影响[J].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,2020,30(04):341-345+386.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相关作品的原创性、稳重陈述文字无法一一核实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邮箱1719530292@qq.com,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,转载请注明出处:

作者: admin2

没有了

已是最新文章

没有了

已是最早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返回顶部